227 决战建业-《赤色三国》
第(2/3)页
参谋看上去信心十足:“我们也有十几万人,诸葛恪的十三万吴军听起来很多,但也不过如此。”
邓安国却摇了摇头:“此言差矣……我知道你肯定想到了当初孙承彦攻蜀时,部队快速膨胀的战例。但是我们此时的情况,和当时孙承彦的快速扩张又有很大的区别。”
参谋一怔,不由自主地说道:“都是在敌后快速扩张,区别何以见得?”
邓安国冷静地道:“当初孙承彦西进攻蜀时,兵力从几万人快速膨胀到了十几万人,看上去膨胀的幅度和我们现在差不多,但是其中却有本质上的区别。”
邓安国顿了顿,逐条分析道:“第一,孙承彦当时背靠涪陵老根据地,虽然人员迅速扩张,但是却始终能得到来自根据地源源不断的供给。整个西进战事中,武器装具以及其他各项物资,孙承彦可谓予求予取。”
“而我们只有交州水师能给我们带来有限的后勤补给,新加入队伍的吴国籍战士们没有充足的武装,因此战斗力和孙承彦当时全副武装的十几万人自然不同。”
参谋皱着眉毛,辩论道:“决定战斗胜利的绝不只是武器,后勤不足并不代表我们的战斗力就会低下。据我所知,新来的战士们和吴国封建统治者都有刻骨仇恨,我相信他们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将会有更强的战斗力。”
邓安国再次摇头:“装具和后勤上的差距只是其中之一,最重要的差距是人员上的差距。参谋同志,你仔细想一想。当时孙承彦西进途中,麾下扩编出来的战士们,都是在敌后斗争多年的游击队战士,他们不但受过军事训练,甚至还有不逊色于主力部队的实战经验。”
“而我们现在的新战士们不但年龄上不分老幼,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是些没受过基本军事训练的普通平民。这只是一支纯粹由国仇家恨凝聚起来的农民队伍,守备地方绰绰有余,与正规军队作战则力有不逮。并不是一群人拿起武器,就可以称之为军队的。”
仅仅几句话,盲目自信的参谋就被邓安国说服了,他思忖片刻,也跟着点点头:“而且……我们缺乏称职的军官。”
邓安国赞许地点点头:“不错!我们这支队伍经受不起太大的打击,正面作战极可能一触即溃……不能和诸葛恪的吴军主力硬碰硬!”
参谋笑了:“好在吴国人反应慢,我们现在有足够的战略空间。”
第(2/3)页